与我同行的人多特蒙德客场不敌,遗憾失利,比我要到达的地方更重要。
拆房子,为什么在德国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儿多特蒙德客场不敌,遗憾失利?
德国房子大都是私人建筑,而且土地是永久产权。房子一旦建好,其目的是让自己和子孙后代永久居住,所以没有人会把房子盖了马上就拆除掉,除非这个人是神经病。
我在多特蒙德有一个好朋友,多特蒙德客场不敌,遗憾失利他是药厂的高管,妻子是当地市政府的官员。他们居住在多特蒙德一个名为Waltrop的乡下,房子很大,而且年头也够长,连木头都黑中透亮。据朋友介绍,这栋房子是他爷爷留下的。我问他,多特蒙德客场不敌,遗憾失利你们德国房子为何不设定70年的产权?他不解的反问,为什么要这么设定?我告诉他,这样的好处是,70年后可以把房子推倒再建,如此做法有四赢:开发商高兴、政府再收一次地皮钱、官员数钱数得手抽筋、而老百姓经常能住上新房,何乐而不为呢?德国朋友问:“那谁来买单?”一下让我语塞。
私人不愿意经常拆除自己的房子,更是不会有人去打公共建筑的主意。原因很多,其中,到了一点年限的建筑就被保护起来,成为建筑文物。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却是政府太穷,他们根本没有钱来盖房子。德国政府的税收不是用来盖政府大楼、休闲娱乐场所的,更不可以用财政收入作为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来给公务员盖房。德国人的脑子很简单,他们不会想到可以为官员盖“集资房”,这种房子的价格一般只有周边房价的十分之一(加微信号tydhl3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或五分之一。希望德国人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给他们增长点智商。退一万步讲,即使政府有钱,他们也不能把钱用于拆迁和盖房,因为赚钱的买卖都是留给私人企业的,政府不得进入私人企业容易赚钱的领域。
既然政府不能进入拆迁和盖房领域,那么能否官商勾结呢?也就是企业出面拆迁、政府在后面撑腰?谁要是在德国发现这种情况,他一定是祖宗积德-中大奖了。最后结果一定是这样的:受拆迁户得到N多倍的补偿、爆料者成为媒体英雄,被请到各大电视台亮相、各种出版机构预付稿酬为其出书等等。可惜,至今还未发现中奖者。
为何如此?原因很简单:在德国,每一寸土地都有明确的主人。而德国的宪法,也就是《基本法》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想要地皮,只有一个办法:好好和所有者商量,舍此之外别无他途。私人盖房如此,政府要修路或修建其他公共设施也绕不开土地所有者。在德国,政府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政府不能随便拆掉市民的房子,公共设施的建设要尽量避开私人房屋或有一定历史的建筑,如果政府确实需要征用私人土地,必须与土地及房屋的所有者充分讨论补偿问题,在所有者愿意转让的基础上请第三方机构估价,而且政府的补偿一般都会超过评估价格。
德国政府为何如此乖乖听话呢?因为德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宪政国家,其宪法可不是摆设,而是被非常认真对待的。任何人都可以因为私有财产或人权被侵犯而去告政府,而且有明确的途径:设在卡尔斯鲁厄的德国宪法法院。德国的法官是要脸要皮的,他们不会吃了原告吃被告,更不会出这样的洋相:酒足饭饱后回到法庭上,在醉醺醺的情况下举着法槌高喊:开席多特蒙德客场不敌,遗憾失利!更重要的是,德国所有的审判都是公开的,除了保护未成年人而不公开之外。谁要是闲得无聊,可以天天去法庭旁听,法院不会以国家秘密或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拦任何人。
假如有人不讲理,和政府胡搅蛮缠怎么办?在此情况下政府只有两种选择:和捣乱者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法院告状。2009年8月,近200名德国艺术家在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带领下占据了汉堡历史悠久的一个废弃建筑,并在那里设立工作室和画廊。政府想把这些废弃建筑拆除,然后作为商业住房开发用地,因为片土地并非属艺术家所有。这些建筑本已被卖给荷兰建筑商Hanzevast,并将被拆除重建为房屋、办公室、商店、咖啡馆和豪华公寓。但艺术家不干,他们宣称,政府应当为其提供他们能够负担的空间,并对历史建筑进行保存。经过多次协商,仍未能达成协议,几个月过去了,这些艺术家还在那里,据当地媒体报道称,他们已经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的参观游客,并收集到了超过2万个要求保留这些建筑的请愿签名。最终各方达成妥协,政府同意艺术家使用归政府所有的闲置空间,交换条件是艺术家必须交还该区的建筑。这意味着,只要艺术家愿意,他们今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到政府大楼或其他由政府买单的公共建筑举办画展,不需要向政府交纳任何费用。
如此欺负政府,岂有此理!
来源:博客日报。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李晓明律师在北京? 一个基督徒律师的见闻与思考? 新浪微博:@李晓明律师在北京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
为您点播《加油耶稣》。